约62980个字。
语文版初三下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课文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下,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和生活经验,学习思
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会认识历史,认识现实,学习如何看待生命的本质,激励志向;培育人生态度。
2、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在观察和了解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3、学习用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启迪学生的灵性,提高其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自觉意识。
三、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读、质疑、讨论的教学方式。
四、 单元教学安排:
《家》 2课时 《石缝间的生命》 1课时
《废墟的召唤》 2课时 《更浩瀚的海洋》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作文训练 2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机动 2课时
1、家
周国平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⑵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⑶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2、 情感价值:
引导学生对家的理解,热爱自己的家。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与交流,理解家的内涵,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三个比喻句的理解。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句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们对天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二)、研讨课文
我们一起去年年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时候?(家是一只船)
(2)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明确:作者作出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对人生的感受:人生是一种漂流。
(3) 从表达方式看,这一部分有何特色?
明确:作者没有生硬地提出结论,而是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
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这种表达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4) 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2、 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
永远的岸”两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3、 作者的说法能引起你的共鸣吗?选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三)拓展延伸:
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听音乐《回家》,探寻
自己的感受,能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下一堂课交流。
2、《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
⑵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2、情感与价值:
⑴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
3、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交流与诵读的方法,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查字典,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该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4试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