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10个字。

  《石壕吏》教学实录
  金 戈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温州市名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第三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一、初读课文,唤醒情感
  师:一个黄昏,历经安史之乱之苦、身心疲惫的杜甫投宿到一个农家,仿佛在汪洋中暂时找到了一条小船。夜里,一阵阵叫嚣,一声声哭泣,惊醒了他。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让我们随诗人一起倾听老妇的哭诉,感受她的悲痛。
  (多媒体展示:石壕吏、杜甫。)
  (师朗读全文,要求学生圈点勾画重点字词、生字词。)
  师:这四个字需要重点识记。
  (多媒体展示:正音释义:逾yú 戍shù 妪yù 咽yè)
  二、细读课文,品味探讨
  1.观官吏之举
  师:第一节诗,我作了改动,自认为还不错。改文与原文哪个好?请同学们细细加以比较、品析。
  (多媒体展示:
  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改文: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老汉攀墙走,老妇出门看。)
  生1:原文好,“夜”字表明是黑夜突袭,老百姓没有防备,可以抓到人,可见手段狠毒。
  生2:白天到处抓人,抓的人不够,夜里继续抓。“夜”这个字用得好。
  生3:“捉人”二字带有强制性,有暴力倾向。
  (生笑。)
  师:曹雪芹说过,细按则深有趣味。细细品味某一句话,某一个词,你会发现深藏的感情。继续搜索、品析。
  生4:“逾”不如“攀”好。
  师:呵呵,还有同学说我改得高明的,何以见得?
  生4:“逾”是越过,很平常;“攀”表现出老翁的努力,想早点逃掉。
  师:请结合生活体验想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飞越”障碍物?再想想,这可是一位老人啊!
  生4:人在紧急的情况下,会不顾危险越墙而过,“逾”表现老人拼死逃命的情景,而“攀”体现不出这样的特点。
  师:说的真好,你已经懂得“逾”在文中的内涵了。
  生5:老翁,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连老人都不放过,可见官吏捉人到了疯狂的地步。
  师(小结):一边是黑夜突袭,真毒;一边是老翁拼死逃命,真苦。一幅民不聊生图啊!
  (板书:观官吏之举——毒。)
  2.听老妇之诉
  师: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生(齐):苦。
  (板书:听老妇之诉——苦。)
  师: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生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个“新”字说明刚刚战死,血迹未干,老人心灵的创伤还未痊愈,官吏又来抓人,真是雪上加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