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烛之武退秦师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 第1课时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2.4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时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1)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 •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正确诵读,培养语感。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知识链接】
  1.《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叙写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2.文本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
  ……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1)
  课后练习
  【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氾南/侵犯    辞别/城池    坠落/缒城而下
  B.城阙/蕨类    肆意/肄业    戍守/数典忘祖
  C.赏赐/驱驰    卑鄙/凋敝    闲暇/瑕不掩瑜
  D.执事/明智    陪伴/赔偿    既然/亟待解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封郑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是我国对典籍的传统注释形式之一。
  B.《左传》主要记载了从西周到战国末期的史实,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D.《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叙了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以雄辩的口才说服秦穆公放弃攻郑,并且与郑国订立盟约的史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秦军氾南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既东封郑 D.夜缒而出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