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
荷花淀
陵城高中 何承洁
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3.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领会文中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一、导入
在河北省中部,有一处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泊,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水光天色,河道纵横交错,淀上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争相斗艳的荷花,这就是著名的白洋淀。但是在抗日战争阶段,这美丽的水乡也没有逃过日寇铁蹄的践踏。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同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荷花淀》反映的就是那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
1.孙犁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关于“荷花淀派”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地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