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雷雨》教案.doc
4《雷雨》教学课件(35张PPT).ppt
《雷雨》同步练习.doc
《雷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和精巧的艺术构思。
重点难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巴金曾经说过,在他的朋友里头,最有才华的两个是沈从文和曹禺。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也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走进《雷雨》。
二、简介作家作品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接触到京剧、昆曲、河北梆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关于写作意图。他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2、介绍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矛盾冲突的性质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
《雷雨》同步练习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收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将艺术品收入囊中,更在于考证、辨析,期间有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还有藏友间的辩论和友谊。
B.“先贤古墓”是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建于贞观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
C.近几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直在指责中国黑客侵入其敏感网站,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不得而知。
D.诚信建设首先应从政府官员抓起,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放长线钓大鱼,切忌朝令夕改,“先算好任期,再做出政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澳门一些不知名的“冷门”景点在旅游部门官员着力开发打造下,“热门”景点那种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所改善。
B.产业化开发对于“非遗”保护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必须经过利益攸关方的协商及专家的论证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与保护能够良性互动。
C.在国外,志愿者队伍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这支队伍尚不健全。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缓解“血荒”问题的关键。
D.虽然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是个矮子,然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后发生改变,因为格陵兰坐拥巨量资源。
3.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