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 品味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指出所用的手法及效果。
  3. 联系琵琶女和作者的遭遇,说出两者情感共鸣的内容与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 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1.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一、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