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琵琶行
《琵笆行》第3课时.doc
琵琶行 第1课时.doc
琵琶行 第2课时.doc
琵琶行 第4课时.doc

  承德实验中学高   年级    (填学科)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白居易《琵笆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金彦林 审核人 陈瑞艳 时间 2016.3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其人和古体诗有关知识。2、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方   法 诵读和讨论
  内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文体常识:
  “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与“歌”没有严格的区别。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
  ……
  承德实验中学高   年级    (填学科)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白居易《琵笆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主备人 金彦林 审核人 陈瑞艳 时间 2016.3
  学习目标 背诵第三、四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背诵
  方   法 诵读和讨论
  内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知识导学】
  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基础演练】
  1.填写诗句: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