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70字。

  海南省海口二中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四 第二单元5《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融景物、感喟、哲理于一体,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境界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要反复吟诵,努力传达词人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其声律之美。知人论世,加深对词人及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从炼字的角度引导大家进入词的境界,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鉴赏诗词的语言美,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让学生能初步鉴赏简单的古诗词。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
  2、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以及旷达豪放的胸襟。
  3、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兴趣导入)
  根据“文学史上全才  豪放派  赤壁赋  乌台诗案”几个词语,猜出与之相关的人名——苏轼。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温故知新,对苏轼所代表的豪放派,以及作家作品都有了大致了解,重点指出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七年的思想状态,让学生明白苏轼是在何种境地,怀着何种心情写下这首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诵读——读出情感
  有人说读苏轼的诗歌,如嗅花香,如喝佳酿,如品甘泉,如饮香茗,会让我们口齿留香,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美美的读一把。
  1、全班诵读(注意字词读音,快速感知全文大意)。
  2、教师指导。
  (读诗应该注意什么?要注意重音、节奏、情感、意境。朗读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吟读诗歌,吟读诗歌就是要求读的味道更足,情感更浓,意境更美,慢而有拖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多媒体展示)
  (总结方法,让学生诵读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个别朗读。
  4、教师范读。
  三、赏读——读出意境(了解学情,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
  1、从题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幅美图
  两个主要人物
  几多情感
  2、根据课文大意,抛出两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上台板演答案,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一:作者抓住了哪些动词展现这幅美图?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拍: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
  (引导学生与另一版本中的“乱石穿云,惊涛裂岸”对比,体会古诗词中炼字用句的妙处,深入的体会开阔豪迈的意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乱石直插云霄,使云霞崩开了;惊涛怒卷江岸,使土石裂碎了,这些明显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
  问题二:作者写周瑜的目的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周瑜的相关历史材料从年龄、生活、外貌、职位、功业来分析,让学生感知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的失意)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多媒体出示对比表)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功业: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