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70字。

  雨 巷
  一、教学目标:
  1、 品读诗歌韵律,品味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体悟诗歌真情。
  2、 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
  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情境导入:课件展现江南小巷暮春景象。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
  1、集体朗读,先熟悉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缺点,并总结朗读本诗歌的要领如语气、语调等。
  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指导:本诗歌的基本情感是低沉幽怨,朗读时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四、深入朗读: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采取形式丰富的朗读方式,读出诗韵诗情。
  五、品读意象解真谛:
  1、提问:作者为了能表达哀怨忧伤的情感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意境?
  明确:
  油纸伞。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