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4830字。
像山那样思考
●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了解文中的生态忧患意识,建立生态伦理观念。 2. 研究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3.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 重点、难点
1. 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 学会从语言特色、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课文。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 设计思想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其中他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2.《像山那样思考》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长期以来,我们是把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这种想法果真就合理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万物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本文的学习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