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9张,文字材料约7860+4630字。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________,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②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________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③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________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
  A.洪大  激励  阻碍
  B.宏大  激动  障碍
  C.洪大  激动  阻碍
  D.宏大  激励  障碍
  【解析】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洪大:声音大而响亮。激动:指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使感情冲动,激荡;激励:激发勉励,使振作。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阻碍: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答案】 B
  2.下面四个句子中,有两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②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关。
  ③站在特利尔小城这座灰色的小楼前,我好像听见他与恩格斯交谈的声音。
  ④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判断是否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有无所谓的“比喻词”。构成比喻要满足以下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又有相似点。②不是比喻。其中的“像”表同类相比。③中的比喻词“好像”表示想象。②③均不是比喻。
  【答案】 A
  3.请以“都江堰水文化”为内容,拟一条都江堰的旅游主题口号。要求主题突出,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有号召力。(不超过30字)
  【答案】 (示例一)自流灌溉三千年,奥秘就在都江堰。
  (示例二)翻卷咆哮夺人心魄,驯顺规整富有灵气——这就是都江堰的水。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概括都江堰的构成核心部分及其作用。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
  ……
  都江堰
  石 犀
  岑 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注】 石犀: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为置于岸边可镇压水怪。荡潏:水动荡涌出貌。为鱼:喻遭受灾殃。邑居:里邑住宅。伯禹:夏禹。
  【内容赏析】
  李太守是指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岑参写这首诗是赞美李冰的,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这项工程至今依然绽放着光彩。诗歌的最后两句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就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 
  [识作者]
  文化的行吟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探背景]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余秋雨到四川青城山时不期然与都江堰相遇,被其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
  [巧识文]
  文化散文
  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的思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