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学案新人教版20180122136.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20180122133.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教案新人教版20180122134.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课件新人教版20180122135.ppt
《老 王》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记忆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人呢?他有什么事情令你难忘?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有因感动让你难忘,有因开心让你难忘,有因惭愧让你难忘。著名女作家杨绛永远都忘不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力车夫,他就是老王。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伛偻 yǔlǚ 攥 zuàn 惶恐huáng
荒僻 pì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 翳 yì 滞笨zhì
愧怍zuó
2.作者介绍
杨绛(1911—20160),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3.写 作 背 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也是因为就在那个时期老王对作者一家的种种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老王是一个生活很苦,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三、合作探究 研读品味
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