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推荐作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第6课+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夜归鹿门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第9~10课+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推荐作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2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26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第27课+项脊轩志+.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推荐作品+.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12~13课+阁夜+李凭箜篌引+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14~15课+虞美人+苏幕遮+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推荐作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19课+阿房宫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推荐作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0课+六国论+.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2课+祭十二郎文+.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推荐作品+.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第4~5课+蜀相+书愤+Word版含答案.doc

  第1课 长恨歌
  这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缠绵悱恻、委婉动人的悲剧,诗人不以传统的“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为目的,而是对杨、李的爱情悲剧寄予深深的同情,并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所深深感动。
  白居易的情与恨
  白居易的一生虽说基本安乐富足,但也没有逃脱文人诗人做官因耿直遭贬,漂泊四海的命运。但他在逆境中积极寻求到了安放自己的方式,苦中作乐,寻找人生的突破,在艰难时期让内心安然着陆。比如在江州努力办学堂,在杭州为民开渠灌溉,同时又创立弥勒佛运动,修佛进道,修善身心。
  但这样一位看起来阳光健朗的大官诗人,也有着自己难以消解的秘密。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一生的心结——一份困扰他三十五年的情感。
  白居易在洛阳老家有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叫湘灵,二人是邻居,童年相识,少年相恋,情深意笃,相恋数载,终因门第不当而被白家拒绝这门婚事。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被母亲以死相逼娶他人为妻,而湘灵终生未嫁。相传,多年后,白居易在被贬赴职途中巧遇湘灵,二人相见,抱头痛哭,之后诀别。
  与初恋未果,成为白居易的终生遗憾。他用多首诗歌表达对湘灵的思念和感情,包括《邻女》《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寄远》等等。《长相思》更是浓墨重彩地写了二人的情感:“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无独有偶,此长诗的结尾“枝枝连理生”与他最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的尾句“在地愿为连理枝”如出一辙。
  所以,一个诗人,无论有天大的才华,没有真正经历,没有对生命透彻的感悟,都难以写出成功的诗歌。《长恨歌》最后也尽展作者的心机:“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向 善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传》
  赏读:如果不积累下善事,便不会落下好名声;如果不积累下恶事,便不至于丧失生命。
  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赏读:孔子说:“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消失了。”
  3.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
  赏读:人生在世应当作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他人,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死了以后也不当害人的“鬼”。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因其祖、父俱在河南做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人民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用词尖锐,主题鲜明。
  ……
  第6课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讴歌了人间纯洁的爱情,并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的主题思想。
  张若虚:真隐士,隐于心
  张若虚出生于初唐的扬州。江南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养分,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礼、腹有诗书的青年才俊。
  唐朝是唯才是举的开明朝代,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未必受人尊敬,写得一手好诗的大才子却能潇洒走天下,处处被人善待。张若虚立志要成为这样的才子。渐渐地,江南的吴依软语满足不了他想去看世界的心,他希望结识更多有才华的人,同时也是为了完成父亲希望他出仕的心愿。
  之后,他去了长安。诗情才华俱佳的他用一首《代答闺梦还》为自己博得了长安人的好感,成了众人争相结交的对象。人们无法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书生竟能写出这样不事雕琢却美出锋芒的诗句。
  唐中宗神龙年间,他因文辞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等并称“吴中四士”。随后,他又被任命为兖州兵曹。
  至此,他的人生翻开了华丽的新篇章。他开始有名气、有权威、有地位,还见到了欣赏他才华的皇上,富贵自不必待言……但同时也有了奉承,有了逢场作戏的浮躁,还有了被压制的烦扰,他开始不安。他害怕自己也变成那样的人,这不安让他恐惧,让他开始想念江南,想念他巴掌大的小酒壶,还想念与他同样热爱文学的好朋友下一个重阳日一同去看菊花的约定……
  于是,他坚定了终生归隐的心,从此,真正放下。
  与王维、孟浩然的终南捷径相反,张若虚最终做到了真正的归隐,真正的不求闻达,完全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被世俗所牵绊。而作为伟大的哲学诗人,他的精神世界是自足的,完全陶醉于向着宇宙、向着未知发问,倾听着诗行间那迷人的回响。
  在漫长的诗史中,他不能不说是寂寞的。尽管他曾以“文辞俊秀”而名闻当时,但从同代诗人中,竟寻不到一首与他唱和的诗作。这一罕见的情形,印证着他彻底的孤独,而正是这种孤独,让他不仅以自己的“孤篇”盖全唐,他本人也已成为一种象征。
  张若虚的诗歌却仅仅流传下来两篇,唯一的一个解释就是:张若虚是真正的隐士。他连比较高尚的“要求就求万古名”这样的想法都放弃了,更不用说去用诗来换酒、换金印了。他充分体会着作为一个诗人的无穷乐趣,而其自身也必然离世俗的世界愈来愈远。,
  勤 奋
  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赏读: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一、名句赏析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赏析】 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从摹情表意上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行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二、中心主旨
  此诗位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篇,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
  比喻象征,以景寓情。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象征、以景寓情的表现手法来曲折隐晦地抒写作者内心的孤独、惊惧和哀伤,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诗的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诗人夜深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宕开笔墨写弹琴,内心无法排遣的情感便只能借琴声来宣泄了。处于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诗人想说而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就只好以琴声为喻来诉说心中的感慨。
  诗人又以“孤鸿”“翔鸟”自喻,以“夜”来喻指司马氏专权制造的恐怖氛围,写出了自己在无边际的惊惧中,承受力已达极限,犹似惊弓之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夜中”之月,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无处逃遁的寒冷感受,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
  《诗品》评阮籍《咏怀》组诗时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其实是说诗人为避祸害而采取的曲折幽隐的表达方法。尽管读完全诗,我们也无法探寻出“夜中不能寐”的具体原因,但诗人欲说而又不说的巨大矛盾及痛苦却在诗中通过“起坐”“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及人的徘徊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和比喻来体味到诗人欲排遣而不能的焦躁、惊惧不安和绝望之情。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一、名句赏析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赏析】 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