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770个字。
第一单元
1.春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卖弄( ) 宛转( )
应和( ) ( ) 嘹亮( )
支撑( ) 摇曳( )
抚摸( ) 抖擞( )
酝酿(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张开了眼。
(2)鸟儿将窠cháo ( )安在fán huā nèn yè( )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xī xī shū shū( )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3.选词填空。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闹 飞)着……
(2)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3)山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描绘春草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想象),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探究
1.请尝试给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起上合适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图
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图……
2.课文结尾的三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课文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试根据一幅画面做出说明。
融合提升
1.(原创题)请分别写出描绘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
(1)春花:__________________
(2)春草: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__________________
(4)春雨: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描写各种感觉的句子。(填序号)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描写嗅觉的:______
(2)描写听觉的:______
(3)描写触觉的:______
2.济南的冬天
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澄清( ) 镶嵌( )
发髻( ) 水藻( )
贮蓄( ) 着落( )
薄雪( ) 济南( )
地毯()肌肤()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生长在水中的藻类植物)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娇柔而秀美)
C.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空旷机灵)
D.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清澈见底)
3.选词填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________(狭窄 狭小),城外又那么________(宽广 宽敞),山坡上________(建着 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________(冒着 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________(也许 大概)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3)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找个影儿呢。()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__,满族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四世同堂》,戏剧《________》《龙须沟》等。
(2)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__________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________”这一总体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天等,呈现给读者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