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4.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3.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2.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1.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天上的街市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100.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4.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3.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2.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1.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90.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5.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2284.doc
  1 春
  教学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给大地带来希望,春天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古人眼中,春草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和朱自清一起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梦幻景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要注意语调,读出文中春的气息。
  2.思考: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春的?
  3.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明确】
  1.略。
  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3.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绘春(总体勾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颂春
  二、梳理思路 探究文意
  1.研读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图解】第一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研读第二部分。
  (1)赏析第一幅图:春醒图。
  2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抓住自然景物特点描写的手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了解、区分、并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情感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导入新课
  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馨,去体味蕴涵其间的浓郁情致。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思考: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3.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明确】
  1.略。
  2.济南冬天的“温晴”。
  3.本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二、梳理思路 探究文意
  1.研读第1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因为一是“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二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5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情感导入
  1.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在所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2.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来欣赏《秋天的怀念》。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