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doc
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Word版含答案.doc
“探界者”钟扬.doc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doc
芣苢.doc
插秧歌.doc
第二单元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并掌握通讯的写法。
2、学习课文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3、了解并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新闻体裁,掌握这一体裁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快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新闻特写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以及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新时代劳动者责任担当与使命,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继承他们为祖国、社会和人类的进步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袁隆平一生的奉献精神。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吗?为什么他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赞誉呢?
二、写作背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三、作者介绍
沈英甲(1948年生),1983年 至2003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技日报》任记者,曾多年担任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主要作品有《进神农架》
……
第二单元 4.3 “探界者”钟扬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培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自读、研读相结合,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点。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 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掌握阅读人物通 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悟使用以言写人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结合通讯文体思考作者行文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哪些人?
明确:钟扬、杜富国、吕保民、马旭、刘传健、其美多吉、王仕花、张渠伟、张玉滚、程开甲。
播放《钟扬:播种未来的先行者》视频短片,了解人物事迹。
二、写作背景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
……
第二单元 6.2 插秧歌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走近杨万里,和诗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
二、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三、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