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2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领悟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感悟《左传》语言的魅力,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同时,在预设目标时,不能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统一在过程、方法这个维度上。以过程、方法为主线,或以探索性的、体验性的、过程性的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不能简单地说要培养什么样的价值观,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而且,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
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感,要讲究逻辑性,表达要规范。
建议这样描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一个行为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来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
探究烛之武说辨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圈点批注法;比较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文本对话法)
教学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听课老师 ( 点击幻灯片 1 即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梳理了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烛之武的说辞,通过对烛之武说辞的揣摩、品味、鉴赏、评析、体会《左传》语言的简洁而不简单的艺术魅力。
秦晋联盟,大兵压境,郑国命运危在旦夕,非常时期烛之武被推到拯救国难的风口浪尖上。肩负非常使命的烛之武只身赴秦,智所 秦 君,仅仅 10 句话, 125 个字,就使得秦伯不但“去郑”,而且还帮助守卫郑国,其辞令之妙,不愧为《 左传》语言的典范。
那么, 烛之武怎样巧舌如簧,劝说秦伯退兵的呢?文章又是怎么写的 呢?这就要我们细细的品味,认真阅读。
关于阅读,我们说就是要走进文本,跟作者进行对话。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阅读就是把不在跟前的作者叫到跟前,把去世的作者唤醒,叫到对面来,与他促膝谈心。
我们也希望今天这节课大家能够透过文本,穿越时空,真正完成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
二、阅读第三段,对人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
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根据要求,认真品味第三段,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请大家从自己最有感觉的地方入手,记下自己的感悟,写在刚才发下去的专用纸上。
给大家的时间是五分钟
(出示幻灯 2 )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阅读第三段,作好圈点钩划
1 、自由地读,深入地读,感悟作品语言的魅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