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7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3、反复探究课文,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理解作者由乐到痛、由痛到悲感情变化的深层原因。
  3、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我们知道,人们把在某种艺术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称为圣人。比如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还有书圣(王羲之)。(展示图片)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书法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书法作品)
  教师引导:既然是天下第一行书,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部作品有很多涂抹的地方,而且无论是布局还是字体,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越到后面字体越来越狂放,涂抹也越来越多,似乎作者在书写时情难自禁,在经历了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那么,作者在这篇序中倾注的是怎样的情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读课文。
  1、大声自由读,读准字音和句读
  2、学生读一段,纠正一段
  3、齐声朗读,找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发展的字:乐一痛一悲(板书)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全文感情起伏,作者由乐而生痛,由痛而生悲。
  三.课文分析
  (一)第一段
  1、那么,作者为何而乐呢?
  学生找诗句,翻译理解(这种“乐”为什么如此感染你呢?)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山水)——环境优雅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
  宴会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这是江南的三月,江南的阳春三月,应该是一片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大好春光,应该是一片浓艳之色,生机勃勃。此处的景物特点呢?——淡雅的水墨画
  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景色无着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非翠竹,而为修竹);写水,言其“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