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课前学习
1.题解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是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怀古是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本词中出现的古人有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2.感受感情基调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圈出。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恬淡、闲适、悲愤、思念、激昂、消沉。
3.查阅资料,填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等。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宰相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辛弃疾受命知镇江府,镇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任后,一方面,他积极派遣侦探了解金国虚实,进行军事进攻的准备;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南宋朝廷上下一片北伐声,激起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然而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令他忧心忡忡。
课堂探究
思考题一: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 典故 关键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英雄、风流 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裕 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刘义隆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 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