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6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辛弃疾的情感;
2.理解本词用典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辛弃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无限的感慨,而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题目)
解题入文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介绍,提名学生介绍作者资料,师补充。
二、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一读走近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词义)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学生示范朗读。(要求:语速放慢,读出豪放情感,抑扬顿挫)
4、教师范读。
(二)二读走进文本:
词人登上北固亭后看到什么?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PPT展示)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孙仲谋、寄奴(刘裕)、元嘉(刘义隆)、狼居胥(拓跋焘)、廉颇
(三)三读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这是你们理解的豪放风格,下面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