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
重视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悟诗人与诗歌到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在对诗歌的鉴赏中,实现对“美”的熏陶与追求。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上学期对唐诗中两个模块的学习,在宋词的学习上,已经不再感到吃力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的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对于作者李清照,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于李清照为少女、为少妇阶段的作品风格以及思想感情,学生们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这篇李清照晚期南渡之后的代表作之一《永遇乐》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效果分析:
1、拓展练习:
学生对于李煜的这首《望江南》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在手法的分析上,都能想到是对比或衬托或乐景衬哀情。能够答出在梦境中回到曾经的上林苑,用热闹繁华的上林苑来反衬自己现在被囚禁的哀伤之情。
2、练笔:我眼中的李清照
每一个对于李清照都有不同的认知。大都认为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是明朗的,诗词的特点也是轻松明快的,偶尔带有一点哀怨那也是幸福的相思之愁。学生重点都谈了她的晚年,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她是不幸的,是孤寂的,是爱国的等等。而选取的这些文章,就是因为这些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李清照。他们认为李清照是勇者,是可以从容面对苦难的,是倔强的,是把一颗心揉进生活中的。为学生们的认知喝彩。
教材分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鲁人版教材《唐诗宋词(选修)》第四个模块《南宋的乱世词心》中第12课的课文。本课选取了李清照晚期南渡之后的两篇代表作《声声慢》和《永遇乐》。她身经家国事变,经历丧夫之痛,以高妙的词章,咏唱爱情,感伤事变。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达成能够理解作者感情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的学习目标。
《永遇乐》不同于李清照少女时期的明快开朗,与少妇时期的细腻哀婉,它是凄凉孤寂的。通过前期学生的预习,发现学生理解的易错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