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引入正课:作家梁衡在把《把栏杆拍遍》中说: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词品》言:“辛弃疾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二、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辛词沉郁顿挫的词风。2、理解用典手法,体悟作者情感。
三、走近词人辛弃疾。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四、诵读词作,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和断句。
五、教师引导,疏通字词,解疑释惑。
六、赏读品味词句,理解用典手法,体悟作者情感。
1、赏读上片。自读思考:上片写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们有何情怀?
2、赏读下片。自读思考:下片又写到了哪些历史人、事?作者对此所持的态度情感一样吗?
(注意结合注释概括出历史人、事)
学生交流,理解用典手法,诵读体悟词句。
七、学生示范朗读全词,进一步体会作者性情和词作境界。
八、通过本课学习,交流学习收获。
九、作业:
1、【必做】认真阅读美文《把栏杆拍遍》。
2、【选做】自查材料,赏析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学情分析
熟习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讲这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对怀古诗、豪放派词、初步鉴赏诗词的方法等已有接触,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遇到用典较多的诗词,理解起来就更感吃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典故的理解,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效果分析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比较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教材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编入鲁教版“历史坐标上的沉思”这个专题。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鉴赏评价能力。本篇课文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