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1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词中典故的用意。
  2理解内容,感悟辛弃疾的爱国豪情。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的内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眼前是金戈铁马;多少次,他在泪光中梦回中原……他,就是心怀天下、壮志难酬的辛弃疾。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来到八百年前,走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悟词人那满腔的爱国豪情!
  二、作者及背景(出示课件)
  1齐读作者简介2一生朗读背景介绍
  三、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把不懂的圈画出来。
  2.一生朗读,一生评价。
  重点:
  ①字音
  佛()狸()金戈()铁马
  ②节奏
  “封/狼居胥”还是“封狼/居胥”?为什么?
  ③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
  3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带着初步的理解读出情感。
  4用典就是作者借用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是古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速读课文,用了几个典故(板书:用典)5个。
  四、分析典故,体味情感。
  (一)分析上阕的典故:
  1写了孙权和刘裕的什么事?
  孙权内容:在京口建立了吴郡,打败了曹操的南侵。
  背景:南宋面对侵略者偏安于一隅,中原被异族入侵。
  情感:词人面对侵略者,也想像孙权一样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刘裕内容:在京口起兵,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
  情感:词人不仅想保家卫国,更想像刘裕一样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2哪些词能透露出作者对孙权、刘裕的什么态度?
  明确:“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仰慕、向往和赞美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出仰慕、向往之情。
  4师指导诵读。
  小结
  把握词中典故的方法:首先,了解典故内容;
  其次,结合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和个人际遇;
  最后,利用典故借古喻今的特点,把握其中深意。
  (二)分析下阙的典故:
  1齐读下阕,思考:词人先想到什么,又想到什么,最后抒发了怎样的豪情壮志?
  先想到了刘义隆北伐失败的事。
  又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闻,拓跋焘的事。
  最后想到廉颇。
  2学生讨论三个典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