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品读诗词,理解典故,掌握典故分析方法。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理解典故用意,掌握典故分析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诗词,理解词意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展示读
二、再读诗词,体味情感
(一)研习上片
1、结合课下注释阅读上片,思考表格所列内容
典故 孙权 刘裕
史实
寓意
2、上片小结
3、总结典故分析方法
(二)研习下片
1、结合课下注释阅读上片,思考表格所列内容
典故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史实
寓意
2、下片小结
三、美读诗词,深化情感
1、用情朗读
2、熟读成诵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就目前知识构成情况和之前古代诗歌的学习基础来看,他们对古典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认识,而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也让学生对宋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要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赏析方法技巧从而内化为鉴赏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历史的回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作,被明人杨慎评为辛词第一。这首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把握本词中所引用的典故,通过分析典故寓意领悟本词中作者的情感,为以后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通过对这首词的鉴赏,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并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本词突出特点就是用典,这也是辛词的独特之处,教师如何让学生把词中所涉及的这些典故尽量熟悉,是读懂这首词的关键。
2、诗词中用典较多,为更清晰的了解典故史实,分析寓意,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充。注重课堂的落实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3、注重朗读。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多读,以各种方式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体会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更利于学生的背诵。
总之,基本达成了既定学习目标。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选自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中的第二个板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