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4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赏析故都秋景,掌握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味作者情怀,了解家国之思,人生之叹的深刻意蕴。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情景。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早读预习,熟读文本,画出喜欢的句子并积累。
  2、利用手边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看似平淡,实则颇有韵味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美读感知
  1、教师范读前三段。
  2、学生自由诵读剩下的部分。
  美读要求:
  第一,标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
  第二,第二,圈画出故都秋的景物及其特点。
  3、问题一:文中直接抒情在哪里?作者认为故都的秋天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第二段、十二段、十三段、十四段。
  特点是“清、静、悲凉”。
  4、问题二:文中描写景物在哪里?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第三段——秋院(秋花)
  第四段——秋槐
  第五段——秋蝉
  第六段至第十段——秋雨
  第十一段——秋果
  三、赏景品人
  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为何如此喜爱北方故都的秋色,甚至不惜折去三分之二的生命呢?
  郁达夫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看来我们要从美景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了。五幅图景分别给它们命名为破院秋色、落蕊秋意、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胜景。
  1、问题探究:请大家走向这五幅图画,看看文字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探究要求:
  第一,集中智慧,团体合作。
  第二,立足文本,揣摩语言。
  第三,选取一景,深入思考。
  2、赏景品人
  发言要求:
  第一,学生按照五幅图画的顺序赏析秋景,体味作者形象。
  第二,回答问题规范,先读原文再说感受,语言简练概括。
  【破院秋色】
  芦花(清白),柳影(斑驳),虫唱(寂寥),夜月(残缺),钟声(寂寥),浓茶(苦中带些悲伤),破屋(陈旧,沧桑),蓝色、白色的牵牛花(给人冷清之感,可从色系来看)
  作者形象:寂寞、清高、怀旧、闲适。
  【落蕊秋意】
  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视觉,给人寂静之感)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柔软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突出了秋的清静,给人清静的感觉)
  作者形象:细腻、多愁善感。
  【秋蝉残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