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字。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了解《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2.分析理解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3.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
多角度解读诗歌
【学法指导】
吟诵 、字句赏析、对比阅读
【教学想法】
初步培养高中生应该具备的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一、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2、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3、《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二、诵读感知: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自读诗歌,正音释义,参考注释,了解大意。
涉(): 遗():同心:
2、试着复述诗文,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的“还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