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1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和深沉的悼念之情。
  2.了解马克思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一)背景介绍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二)悼词的特点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马克思的照片,让学生去认识,点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后,让学生谈谈对马克思的认识,怎样评价马克思?
  既然马克思功绩卓著,他的去世你会有什么感触?通过文章去了解。
  (二)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悼()词  估量 ()
  芜()杂   豁()然开朗 
  嫉()恨诬()蔑
  卓()有成效  诽谤() 
  诅咒()  给()予答复 
  2、理清文章的结构。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几大块?
  第一部分(1)  悼念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二部分(2-7)  评价 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  悼念 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
  (三)研究探讨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下午两点三刻”:
  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
  时间;
  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
  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
  用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
  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