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7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指出段与段、层与层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品读文本,揣摩重要的语句,能结合语境说出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
3、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语境,揣摩重要的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特别是教给学生揣摩关键词语的方法,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国际歌》。
导语:这是一首在世界上唱的人数最多的歌曲,这首歌曾被列宁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就让我们在这首高亢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
二、背景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三、字词检查
读准下面的词语并说出意思:
纷繁芜杂:没有条理(多指文章)。芜(wú),乱草丛生。芜杂,杂乱,没有条理。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huò),开阔开通。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zhuó),卓越、突出。
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
四、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评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第1层(第2自然段),总说马克思逝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