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90字。

  《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文化视角品读《祝福》。
  2.分析《祝福》的社会环境。
  【教学重点】
  从文化视角走进鲁镇。
  【学情分析】
  《祝福》虽是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篇的小说,但这次对《祝福》的解读是由高二下期的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解读。高二下期的学生已经具备小说阅读的基本能力,学生也完整的学习过《祝福》的课文。,这次重新解读打算从文化视角对《祝福》进行解读,可以适当提升阅读难度。(暂定对象是高二下期学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月21日,斯里兰卡遭遇恐怖袭击,共造成290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全球震惊,世界人民呼吁和平,希望慎用枪炮炸弹。
  有形的枪炮会造成生命的流逝,但有些无形伤害也足以摧毁人的生命。鲁迅先生在《论人言可谓》一文中写道“ ‘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鲁迅小说中的哪位女性也有同样的遭遇,死于无形的伤害?
  让我们文化视角走进鲁镇,看看祥林嫂受到了哪些无形的伤害。
  二、从文化视角走进鲁镇,解读祥林嫂的社会环境。
  看看祥林嫂受到了哪些无形的伤害1.为什么人们称呼她“祥林嫂”?她二嫁贺老六之后,不是应该改称呼了吗,为什么仍叫“祥林嫂”?
  教师解读:女性地位卑微,从一而终的贞洁观
  2.理解“文化视角”的概念
  “文化视角”的概念:民风民俗
  (文化视角即文化角度:就是指从某种教化类的“道德、理论和思想理念”的角度出发看事物、讨论问题、做出决定等。而很少涉及到“经济的利益、政治的权力”等。)
  问:请全班讨论,《祝福》一课有哪些文字涉及到了民风民俗的描写?
  (这个问题视学生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让其找寻;如果比较薄弱,则跳过这一环节,直接展示“民风民俗”)(民风民俗学生找到即可,不需要学生详细分析。)
  今天这节课从“祝福”、“婚嫁”“捐门槛”“三方面的民风民俗探讨祥林嫂的生活环境。
  (本堂课的重点是探讨“祝福”、“婚嫁”“捐门槛”“避讳”三方面的民风民俗,如学生提到课文其他的文化角度(民风民俗),教师可适当点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