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20字。

  《促织》教学设计
  教材: 部编新教材                                      课时数:1-3
  教学模块:第六单元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文言文阅读
  课题 促织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各种文言现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明清社会的荒谬和小人物的痛苦?读完小说,你对今天的现实理解又有了哪些批判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小说需要冲突,冲突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蒲松龄在这方面的造诣已达巅峰,学习时要领悟这一点。
  4.文化理解与传承:批判过去能让我们反省现在,虽然“三纲五常”的封建时代早已过去,但今天“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我们该如何改变,是需要借鉴和回答的。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言”,先解决“言”的基础,再进行“文”的探讨。
  2.理解、交流关于“文”的两个点:1․深刻理解小人物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2.小说是如何制造一个个冲突,最后推向高潮的。
  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文章情节很生动,但也容易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得他们忽略了基础的东西,比如字词句的翻译,所以要特别注重落地、落实。
  教学方式、资源 以讲授、讨论交流、课堂练习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 (骏马换小虫,你换不换?)
  【提问】假如别人用一匹骏马和你换一只小虫,你换不换?《明朝小史》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枫桥的一个粮长(小官),因为被郡县长官所迫,用一匹骏马换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准备上交到宫廷,供皇帝赏玩,却不料粮长的妻子忍不住好奇,去偷看蟋蟀,把蟋蟀给弄跑了,因为这事害怕,妻子自杀了,她的丈夫回来一看,因为悲伤和害怕,也自杀了。这个故事后来引发了蒲松龄的灵感,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
  【点拨】为何一只小小的蟋蟀能害得人家破人亡?根源在哪里?
  【关键词】背景 蒲松龄 批判
  (一只蟋蟀为何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提问】重新给文章拟个标题,要求能概括它的情节。
  【点拨】《从跌入深渊到飞上青天——一只蟋蟀所引发的悲喜剧》
  【清障】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里胥(xū)   迂讷(nè)     裨益(bì)   爇香(ruò)    向隅(yú)   藁葬(gǎo)
  惙然(chuò)   惭怍(zuò)  龁(hé)       俾(bǐ)     蠹(dù)
  (生活时代?生平经历、主要贡献)
  【时代】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生平】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生活困窘,因此对科举制度和对下层人民生活认识深刻。
  【贡献】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背景】康熙年间虽为“盛世”,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所以作者借明代宣德年间的故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