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950字。

  氓
  开卷有益
  远古的声音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在中国所有的朝代之前,已经存在着这种声音。它是哪一年形成的,是由何人最先演唱的,无人知晓。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没有一鸣惊人的打算,从不期望被台下观众狂热地呼喊。它几乎沉淀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感情,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叙述着爱情,叙述着苦难,叙述着为富不仁者的卑鄙、被压迫者的反抗。
  民歌是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点打湿树叶的雨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得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