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80字。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悲愤之意。
  3、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主要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2、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tuo 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使,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他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山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
  3、解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登楼可望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已属金国。
  怀古:题材(所写内容)。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
  1、反复朗读,注意字词读音。
  2、词人登上北固亭,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异族,感慨万千。作者运用什么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典
  3、本词写了哪些“古人”“古事”?引用这些典故作者用意何在?
  明确并板书: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
  1、词的上阙引用了孙权和刘裕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点拨: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刘义隆,了解这个典故?思考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明确: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宕开一笔,由怀古转为忆昔,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