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岁暮,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感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
全诗共8句,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五言诗一般按“二一二”节拍读,但有些地方也不尽相同。这首诗各层的停顿、节奏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在诵读基础上感知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读这两联语气要舒缓,读出气势。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读该联时要低沉,读出内心的抑郁与忧愁。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之情。读这一联时要沉郁,把内心的无限愤慨之情表达出来。
[古文今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吴、楚大地被洞庭湖东南隔开,日月星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只有年老多病的自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上。北部边境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1.全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突出了一个“悲”字。这首诗写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