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60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教学设计
  第1课 《齐桓晋文之事》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学习资源
  三、教学素养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第1课 《齐桓晋文之事》
  一、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
  1.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
  2.领略传统智慧,培养理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
  1.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2.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3.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写议论性文章,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资源
  1.三篇诸子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
  这三篇均为先秦诸子著作中的经典段落,其中既有儒家的积极进取、舍我其谁,也有道家的循乎天性、养生全身,两家观点虽截然不同,但并无优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孔子及其弟子、孟子还是庄子,最终的目标都是落实到追求人的幸福。
  2.两篇史传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勇担重任,游说秦穆公,拆散秦、晋两国的联合,使郑国转危为安的故事。
  《鸿门宴》记述了楚汉争霸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面,叙事详备而扣人心弦,不仅备述这次宴会的前因,更精细描写了宴会上各人的表现,使其跃然纸上。
  三、教学素养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把握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孔子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和孟子、庄子善用比喻的说理艺术。
  4.体会儒家以礼乐治国、仁政民本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
  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他们思想的春风吧。
  四、作者背景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早年周游列国,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后世将孟子尊称为“亚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