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朗读比赛量规.doc
│导入你说你最爱丁香花.mp3
│徐涛的配乐诗朗诵《雨巷》作者-戴望舒_标清.wmv
│雨巷 35张ppt.ppt
│雨巷教学设计.doc
└─相关图片
丁香花2.jpg
丁香花3.jpg
丁香花4.jpg
丁香花5.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雨巷.jpg

  雨巷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宋其良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巷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二、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是高一年级,但他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分析本诗的意象和领会象征意味。
  2. 能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诗歌。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