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3张,教案约150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海口市长流中学 陈爱莲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历史长河中,史传散文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本文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晋秦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大夫烛之武奉郑伯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兵。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使秦穆公撤走了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不惧、只身说退秦军,保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必修课教材的整体安排,学习本文,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背诵全文;其次是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理解内容,概括要点;三是要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和人性光辉,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艺术。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掌握“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等文言词;归纳“于”“以”“之”三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通过词义、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及古文今译练习,整理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的文言词;翻译文中出现的倒装句,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3.品味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激发学习语言文化的热情;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及人性的光辉,培养健全的人格。
4.读懂文章内容,练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了解本文的叙事特色;背诵全文。
三、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十个实词,归纳三个虚词的用法,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的文言词,把握两种倒装句式。
四、教学难点
“退”是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点,“退”的语言艺术分析是难点。
五、教学设想
(一)学生预习
本课是新课标高中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