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70字。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作品。本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相继被杀。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
  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干度,后改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自幼发愤读书,所读书必手抄,抄至六七遍才停止,后来就把他的书斋名叫“七录斋”,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主张“兴复古学”。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因此,“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的声势震动朝野。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散文风格亢爽质朴,尤擅散文、时论。著有《七录斋诗文合集》《七录斋近集》。
  五人墓碑记1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7,何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