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7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
  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
  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一首气势磅礴的《临江仙》,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风起云涌的三国古战场。面对着滚滚逝去的长江水,大文豪苏轼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走进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明确目标(学生齐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梳理积累,感受豪放风格
  2.涵泳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三、初读,梳理积累
  活动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评点,指出在字音、节奏方面处理不恰当之处。
  3.教师出示本节课中易读错的字音:
  浪淘尽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樯橹早生华发还酹江月
  活动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主疏通文意,并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学生分组合作,相互答疑,解决疑惑。
  3.学生提出未能解决的疑惑,师生共同研讨。
  4.教师出示本节课中难释义的语句: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卷起千堆雪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
  活动三:疏通了文意,指导同学再次朗读课文
  四、再读,感受风格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氛围中去。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