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40字。

  《项脊轩志》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感知含蓄语句背后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体会人生阅历对文字的影响,了解一代大家的成长历程。
  【课前准备】
  1. 发放学案。熟读课文并翻译重点句子,简答下列问题:
  ( 1 ) 家中老妪对作者讲述的,只是两个寻常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
  (2) “一日,大母过余曰”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三个“曰”,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妻子在世时,和作者之间一定有过很多甜蜜的对话,为什么作者偏偏对这一句记忆犹新呢?
  2. 在学案中补充原文中删除的一段文字“项脊生曰……”,便于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 、导入
  此文虽以书斋名称为题,但其大部分文字是在怀人。作者怀念了自己的母亲、祖母、妻子等三位女性,作者的生命中就没有出现过重要的男性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对文本的解读。
  二、横向比较:作者生命中的男性与女性
  (一)品读关键句段,解析作者生命中的重要男性
  1. 文章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篇,为何不介绍项脊轩就是作者的书房,却介绍为“旧南阁子”?这其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参考课文注释“项脊轩”得名由来,并联系古典小说中关于建筑物名称的繁复表述,结合下文的“百年老屋”品读“旧”字。作者曾说“吴中之归,皆宗宣公”,“宣公”是归家最早赢得功名的人物,类比屈原《离骚》中开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可见作者对自己的家族充满自豪感。
  明确:“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项脊轩”得名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他是作者生命中重要的男性之一。这个判断句看似平缓,实则充满了自豪感。
  2.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这句话蕴含了祖母怎样的感情?祖母为何不将这块象笏传给作者的父辈们,却要传到隔代的孙子——作者的手里呢?
  点拨:参考课文注释“象笏”的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