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80字。
课题
教学目标 《六国论》群文阅读
教学内容 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史论的基本写法,体会史论选材典型、论证周密的说理特点。
审美素养目标 体会多重历史观,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
【复习提问】
师:温故方能知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吧。请同学们完成这些理解性默写。
①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 , , , ”的精辟论点。
②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③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④结尾指出“ , ,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明确: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重点探究】
四家论六国,史外看世界——苏洵、苏辙、苏轼《六国论》及《阿房宫赋》对比阅读
【任务导引】
师:关于秦与六国的是是非非,历史上很多人都加以论述,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北宋苏洵的《六国论》。
【任务设计】
微任务活动一 理清思路 学习论证手法
师: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作者的一个主要观点。你们读过全文,看出作者写作的结构安 排了吗?
生:整个文章分谈史和论今两大部分。针对评论六国这个事情上来看,作者是安排了总分的写法。先是总说灭亡原因——“弊在赂秦”,接着从两大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赂秦者“以地事秦”,最终导致灭亡;二是不赂秦者因为其他自身原因而最终失去了和秦抗衡的机会。
生:我补充一下,第一段的总起段里其实也是总分关系,先总说“弊在赂秦”,再分说“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方面。
师:我看到作者在写赂秦者这一部分的时候层次也特别鲜明,先是四组对比:第一是“秦以 攻取之外”与“战胜而得”之间的比较。二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之间的比较。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固不在战矣”,暗含着的意思就是都不是靠打仗得到或者失去的。第三组对比是六国的先祖父与子孙之间的比较,这是个古今对比,写出对土地的珍惜与不珍惜。第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