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780字。

  5号选手课题: 定风波 苏轼 (执教者:儋州市第三中学)
  一、走近作者 苏轼,被喻为旷世奇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写的东西,有耐人寻味的内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定风波》。
  二、朗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师提示:读诗,是七分品读,三分感悟。 读诗,要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 齐读诗文:读准“啸、蓑、峭、萧”。 @抽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 1 问:你是怎么划分节奏?(二二三) @ 抽读“一蓑烟雨任平生。” 2 问:这句你是怎么划分节奏? (也是“二二三”,师纠正:在这句中,“一蓑”修饰“烟雨”,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短句,应连读,节奏应为“四三”。) 3问:找出词中哪句朗读节奏与这句相同? (也无风雨也无晴。——除这两句,其他的都以二二三节奏朗读) @ 按照提示的节奏,齐读。 @ 教师范读。(注意节奏、比较对照)
  三、品读上片(读出情感) 师引:读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是音读;还有更深层地把握诗词的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自由朗读。 @风雨来临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生1:从“莫听、何妨、任平生”中读出了苏轼 在风雨来临时的潇洒和无所畏惧的心态。 生2:从“徐行”,即使风雨来临还是慢慢走。 生3:从“吟啸”一词感受到苏轼的豪情和悠闲 师评:这位同学品到了苏轼的豪情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虽然备受打击,但每一首词都有乐观的因素,解读更深一层。 生4:从“谁怕”中体会到苏轼的洒脱、潇洒、 不畏惧、不沮丧的人生态度。——不仅是 表层的理解,还有更深层的理解。 生5:从“竹杖芒鞋”中读出苏轼生活的困苦, 又从“轻胜马”中读出他乐观的心态。 生6:从“任”字读出他的无所畏惧。 生7:从“任”字读出一种我行我素,不畏坎坷 的超然情怀。
  三、品读下片(读出情感) 师引:上片中苏轼遇到了一场雨,但他对这场雨并不畏惧,面对风雨,他从容淡定,泰然处之,那么在这场风雨中,苏轼抒发了什么情感?——齐读下片。 @你认为下片哪些字词浓缩了苏轼的情感? 生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承上片写出苏轼政治生活中的风风 雨雨,他的人生风雨如自然风雨般很常 见,但面对政治风雨,他有泰然处之的豁 然情怀。 1 问:这里提及的政治风雨是怎样的一场 雨?说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2:这首词苏轼写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 年头,他与好友一起去春游,途中遇到大 雨,他的朋友都很狼狈,他却很洒脱。 师纠正:苏轼是在1082年去沙湖归来途中 遇雨,而不是出去游玩。(不妥) 生3:这首词苏轼写于乌台诗案之后。 2 问: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人生的第一场风 雨,表层意思指自然界的风雨,深层意思 指政治中的风雨。对这里的风雨还有更深 层理解吗? 生4:指苏轼人生中的遇到的坎坷与困难。
  三、品读下片(读出情感) 生5:“也无风雨也无情”——自然界中的风雨 很寻常,正如人生的风雨一样,因此人生 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师补充:苏轼对人生的逆境已经无所谓了, 他的人生历经三起三落的坎坷。他在《自 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 州惠州儋州,从这一层的理解中去感悟他 的人生风雨,这是他对雨的独特感悟。 3 问:悟雨时作者有怎样的情怀? 生6:“春风吹酒醒”预示着遇到困难时内心迷 茫,但所有的风雨都会过去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预示人生 的坎坷都是短暂的。这些风雨并不能给自 己带来影响。 4 问:“春风吹酒醒”说明在这个时候他喝酒 了,他为什么喝酒? 生7: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的第三年,喝酒或 借酒消愁;或酒后会有更高的感悟。写出 苏轼面对风雨很乐观、很超然的情怀。
  三、品读下片(读出情感) 5 问:苏轼乐观、超然地面对人生的风雨, 一边是料峭春风,一边是太阳出来了,太 阳出来仅表示雨过天晴吗? 生8:从“山头斜照却相迎”中可知雨已停了, 苏轼也从中看到了一种希望,表现出他在 遭受政治风雨痛苦之后的那种旷达洒脱的 一种感情。 【我的看法】“旷达洒脱“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感情,教师应该纠正。 师补充:苏轼是豪放派代表,面对风雨时, 他无退、无畏!他总是看到一种希望!即 使是在他最低落、最消沉的时候,他并没 有因此而沮丧,很快“酒醒”,然后乐观地 面对这场风雨。 6 问:“回首向来萧瑟处”哪个词最能突出苏 轼的情感? 生8:“萧瑟处”既指下雨时走过的路,又指人 生走过的路,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 再回望自己人生的失意或挫折,心中有一 种放松的感觉。 7 问:当他回首人生走过的路时,有一词很关键“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