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20字。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
  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沦落天涯的游子在黄昏的孤独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知人论世:你所知道的杜甫?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34岁始困守长安求仕。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课文约是这个时期作。)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9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湖南耒阳、平江各有一座杜甫墓。)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
  1、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