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50字。
《六国论》群文阅读
教学过程: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一、文本构建
阿房宫赋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六国论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的统治者要以六国的灭亡为鉴。作者希望当朝的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能够举贤任能,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外敌,以维护和巩固北宋的安稳。
二、任务探究
探究任务一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分析文本的主题
【任务导引】历史是一面镜子,史论者常常会拿起这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的某些不足,以此来补救现实,这正是史论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学习这两篇文章,我们应多从此处体会。
【任务设计】
1.《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秦亡的历史教训是什么?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答案 (1)秦亡的历史教训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就思想意义来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摽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唐朝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作者借古讽今,奉劝当时的统治者要避免这样的结局。
2.《六国论》中,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案 苏洵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把它化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接着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论述割地赂秦之害——割地赂秦使秦获地比战攻更多,而其欲望永不满足,诸侯因割地赂秦而弱,至于破灭;论述六国不合力抗秦导致破灭——韩、魏、楚割地赂秦,齐附于秦,燕、赵孤危战败而亡。最后申明结论,点出主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讽喻宋不要重蹈六国破灭之覆辙。
3.请从观点表达的方法、选材的角度分析《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异同点,并分析两篇文章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
相同点 不同点
观点表达的方法 都侧重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总结经验教训,针砭现实 《六国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中间有一些形象的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